李嘉诚创业至今六十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华人*富以来,15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稳居这一宝座。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关于工作习惯,*为**的细节是李嘉诚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而在这之前,李嘉诚已经准确预见,并早已做好了准备,等到危机来临时,集团不但安然无恙,还从中获得了扩张的机会。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新闻列表。据一位跟随他十余年的人士透露,这份新闻列表并非摘要,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标题,多来 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知名媒体。李会先浏览,然后选择其中想看的文章,让人翻译出来细读。
李嘉诚的这个习惯坚持了十余年,并因此而专门设立了一个四人小组,负责这项工作。而他之所以看标题,不看摘要,是不想被别人误导。一个人想要做成事情,一定要有三个想:理想,思想和创想。理想跟高度相关,思想跟人的宽度相关,而创想则跟人的长度相关,就是你能走多远。
**:通过实现阶段性的理想一点点拔高我们人生的高度
理想就是一辈子不断把自己拉高的状态。一个人的理想可以有大有小,例如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是曼德拉一辈子的理想。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都已经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以至于所有黑人都失去了这样的思考能力。其实非洲这片土地自古以来是黑人的土地,不是白人的土地,曼德拉突然发现了,作为黑人他们应当是这块土地的主人,怎么现在却被隔离,弄得到*后变成下等人,被白人剥削**呢?
所以他下定决心,一辈子要为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而奋斗。这个理想把他弄到监狱里,被关了27年,但是27年他没有**停止过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所以当他走出监狱的那一刻,种族隔离政策土崩瓦解,*后他被有了同等权利的黑人加白人选为南非**任黑人总统。
企业家们其实也少有真正一辈子想干什么的理想。比如说马化腾年轻的时候,应该没有想到一辈子做一个人与人无缝对接的全世界*伟大的腾讯社区——微信,那时候微信连影子都还没有。马云也是连续做了四个公司以后才开始做阿里巴巴,并倡导要让全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但这是他年轻的时候想不到的。
俞敏洪说如果他一辈子在农村,当你没有钱,没有本事,连你*亲的人都不一定瞧得起你。朋友你如果也和我一样心怀梦想,渴望成功,那么恭喜你今天有幸来了解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好多的网民在短短的**个月就月收入过万,做了一年收入至少六位数以上,时间越长收入越高,我愿意手把手的教你如何利用互联网一部手机在家创业,不用东奔西跑,你有可能不会相信,我已经带领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如果你也渴望成功,请**时间记下我的微信一七六五六九零四九,了解不会损失什么,拒绝了解可能会错失良机。打死也不可能认识盛希泰这样的人,*重要的是你的圈子变大了。如果他现在还在农村,他的圈子就是那帮头发已经花白天天打麻将的老头老太太,而来北大我认识了一批北大的同学,这边的同学高度也越来越高。
北大毕业后,俞敏洪留校当老师,就发现北大的一批顶级老师居然跟他们变成了同事,这种感觉非常好。原来对他们是仰视的,现在变成同事了,在一个教研室,可以和他们讨论问题、侃大山了,这才会发现这些老教授很平易近人,人生进一步被拔高。因为这些老教授、老思想家们的思想意识、儒雅态度很多时候能给他带来启发和智慧。后来俞敏洪做企业,刚开始就是一个人做,没几个人会理他,但是现在新东方上市了,新东方还在发展,所以他身边就有了一大批做企业的、有眼光的朋友,比如盛希泰、柳传志、马云、李彦宏等。尽管跟这帮朋友在一起。
所以你发现通过理想的高度,把你不断拔高,你交往的圈子也越来越高,由于你周围有理想、有能量的人越来越多,你就进一步拔高自己。
第二:通过读书、学习和聆听拓展我们思想的宽度
有人说创业就创业吧,你讲什么思想呢?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一个创业者只是一头扎到商业模式中,只是狭隘地想着要创业、要赚钱,你什么时候看到过这些人真正能够把事情做大的?
任何中国**的企业家,从柳传志到马云到马化腾到雷军,每一个人除了讲创业以外,他们的语言中无不充满着各种思想。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是读书太少,只是天天微信来回发,天天看各种商业模式,看到别人赚钱就眼红。一个人怎么样才能不眼红别人呢?妒忌和敬畏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你边上这个朋友创业了,赚了十万八万,你却失败了,你就开始妒忌。然而,你会妒忌马云吗?你会妒忌马化腾吗?你会妒忌盛希泰吗?你根本就妒忌不了,他们离你太高太远了。他们太高太远是怎么来的?除了生意的成功以外,还是他们做事和思想的境界所决定的。所以说中国的孩子们,**到晚想着赚钱,但是却不想着拓展自己的宽度,一辈子也成不了。
金字塔怎么造起来的?创业的成功就是金字塔顶上的那块尖石,如果没有底下的铺垫,顶上的那块尖石依靠什么?底下的石头是什么?就是你思想的宽度。所以各种读书,学习,聆听,对我们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让你自己变成一个有健全思想的和独立思辨能力的人,其实非常重要。
我们常常把自己跟犹太人和日本人相比,说我们和犹太人一样聪明,比日本人还要勤奋。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在读书上比犹太人和日本人差很远。犹太人平均每年读书65本,日本人平均每年读书45本,中国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每年每人5本。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个数据不对头,我觉得中国人读不了5本书,不信大家举个手,你认真读过5本书,除了《菜谱》,除了《吸引女人的42招》这些书之外,你真正读过5本书的请举一下手。你看一半都不到,那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另外一半人没有读过超过5本书,那么怎么会有5本书的统计数据呢?我曾经在各个城市给中小学老师讲课,让他们举手,非常可惜,中国的中小学老师连十分之一的手都不举起来,也就意味着中小学老师几乎不怎么读书,一个读书这么少的老师怎么教出热爱读书、热爱思想的学生来呢?很难。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平均每年读100本轻轻松松,后来我到大学调研,说一年读过30本书的同学请举手,十分之一,如果大学生都不读书了,这个民族怎么可能有希望?我们常常说犹太人很厉害对不对?别忘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发明一半与犹太人相关,全世界诺贝尔奖有200多是犹太人,每年全世界的创新专利犹太人贡献了30%。这个民族太厉害了,人家一年读65本书,而我们5本都不到。
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也几十个了,日本人的创新坦率说是真的创新,尽管他们和美国人相比还有差距,因为美国人很多是犹太人。但是日本人的创新真的很厉害,韩国人的创新也不算太差,咱们中国人有多少是真正创新的?我们*近看的项目有上千个,有创新意识的项目比较少,而那种在高科技上带有突破性,让人眼睛一亮,觉得这件事情一旦做成了就不得了的项目少之又少。
中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模仿,包括中国一些大的公司。你会发现即使我们号称是高科技创新公司的也在模仿别人。而这种现象与什么相关?跟创新意识缺乏相关,创新意识为什么没有?没有思想,为什么没有思想?读书不够。
第三:创想就是不安于现状的一点突破
创想是走长度的,就是所谓的突破。不一定非要天翻地覆的东西,创意上的突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比别人想的往前走了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我们拿吉利汽车集团的老总李书福来举例,李书福学历不高,但是有创想。每次他都能够在现有商业模式上往前走一步。刚开始他开了一个摩托车修理厂,一年能赚几十万块钱。大家想一下一个农民一年能赚几十万块钱,一般的农民都会做什么?肯定就把这个修理厂一直开下去,然后拿钱盖房子娶老婆生儿子,这就是中国农民的典型特点。但李书福本质上还真不是农民,尽管他特别了解农民。他想既然摩托车我自己那么熟练,为什么不买摩托车配件攒成新摩托车卖呢?所以他就造新摩托车,品牌叫吉利,价格很便宜,尽管质量不是很好,但是价格便宜,中国农民品牌意识淡薄,更多是我比你更好的意识。你骑自行车,我骑摩托车,你骑摩托车老子开汽车,是不是感觉很好?
李书福后来赚了很多钱,就觉得应该造汽车。结果朋友告诉他,说书福汽车不能造啊,上海汽车厂为了造小轿车用了美国的技术,长春汽车厂为了造小轿车用了德国的技术,你一个农民,摩托车还没造好就要造汽车。李书福说这有什么难,不就是把两辆摩托车焊在一起吗?结果他就真的造汽车了,一辆小轿车只卖两万不到,但是中国农民就买啊,为什么?你开摩托车,我开汽车了。李书福这样的突破,就是一种创想,事情做着做着就能做成大事情,紧接着过了两年李书福把沃尔沃汽车公司给买了,世界上*安全的汽车公司,安全带、安全气囊都是沃尔沃公司发明的。
马云则提醒创业者一定要坚持做自己,并且要做热爱和坚信的事情。“创业者一定要做自己热爱并且坚信的事情,花10年时间走下去,你要选择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机会。” 他说。马云表示,如果创业的目的只是看看今天什么是*有机会赚钱的,那基本就死掉了。“你要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好准备坚持做10年,你要相信创业过程中没人会给你钱,别人凭什么给你钱。”马云坦诚地说。
同时,马云还表示, “接地气”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指你得跟客户、跟市场能够连接起来。马云称,任何大事业都是从小事情开始的,能把大家不相信的事情做成,才是自己的机会。他还认为,“平台”思想将会对本世纪和下世纪的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阿里巴巴希望客户变得更强大,小企业和年轻人越来越强大。
而面对互联网经济的挑战,马云表示,不仅仅是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每个企业都要升级,但转型升级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9年前,阿里巴巴内部讨论*激烈的一次决策,就是将公司转型成数据公司;大概5、6年前,阿里巴巴认为移动互联网一定是未来趋势。今天看来,这些决定都是正确的,当时做决定经历的痛苦是值得的。
“我们今天谈‘新经济’,‘新’就是**力和想象力。我们不能因为知识和境界的欠缺,阻碍了自己的想象力,更不能因此限制了别人的想象力。”马云表示,BAT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相信未来,很多人因为看见而相信,但是他们因为相信而看见。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18年来坚持走自己的路,一点一点壮大,未来20年,无数的企业和组织也会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变化。
在李嘉诚的办公桌上,有两块小玻璃,上面是李自己写的两段话,一段是: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而另一段则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而今,李嘉诚的商业版图遍布**52个国家,从事的产业,横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多个领域。集团员工超过26万人。而员工中,中国人只是少数,大多都是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
和李嘉诚同时代的商人中,不少人栽在了*难处理的政商关系上,但李却从未因此而烦恼。“他对官员的态度也是始终如一,无论遇到什么事,别人都知道,李 嘉诚会怎么反应,所以,也不会为难他。”这位友人分析,李做人非常有原则,这让他在政界也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在处理政商关系上,李曾给自己定了九字箴 言: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
“政治和经济,根本上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是很难处理的。”李嘉诚坦言,如果政治找上门来,躲也是躲不掉,他的原则是“不参与政治,但关心政治”。李嘉诚不喜好交际,在一些朋友看来,他很闷,有时还有点不合时宜。这位友人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了个例子,一次,一个官员在李嘉诚面前夸耀他们投了多少钱搞环保,李突然来一句,“不浪费就是*大的环保”,差点没把人噎死。
“李嘉诚是有点不好玩,但是有一点,所有人都很喜欢他,那就是他的真心。”一位友人说。李嘉诚自己也经常说,他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生意,但每次做完生意之后,都会和客户变成朋友,有的更成为知己和事业的重要伙伴。
有时候,“李嘉诚”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
创业者的素质要求究竟有哪些呢,想要创业要具备哪些条件?就创业这一点上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创业者,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也算玩了10多年的时间,在这中间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至今不算一个很成功的人,但我的一些经历和经验还是能给创业者一些启发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