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开始,随着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房价结束了快速上涨,房地产开发投资进一步放缓。在“房住不炒”精神的指引下,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将何去何从?下面一起看看吧!
楼市*新政策2018
楼市从热到冷*关键的因素就是一系列调控的组合拳,需求端的限购、供应端的严控商办、信贷端的去杠杆等等,一系列的手段让楼市迅速降温。但同时由于曾经楼市调控出现过先紧后松的情况,因此,这次调控政策能坚持多长时间成了购房人普遍关心的话题。
对此,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短时间内,将无法看到政策的松动。监管层已经一再强调,此次的楼市调控将建立长效机制。长效机制建设迎关键期,市场中长期运行环境逐步确立,短期调控不会放松。
另外,未来楼市政策仍会延续“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明确的主线,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稳定房地产市场、化解泡沫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好市场预期。
链家市场研究院院长杨现领也认为,年末****局会议分析研究2018年经济工作指出,2018年要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明年将是长效机制与短期调控结合的转折点,将进一步加快相关长效机制政策的落实和细化。楼市政策不存在放松的可能。不过他同时也表示,由于现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政策已经十分严厉,因此政策大幅加码的可能性也不大。预计明年调控政策将以维持稳定为主。
新房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
对于明年的新房市场走向,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市场分析师告诉北青报记者,根据“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测算,201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成交回落,价格趋稳,新开工、投资中低速增长”的特点。
“2018年新房投资增速将进一步下滑”的观点杨现领也表示认同,他认为,除了货币信贷政策的收紧之外,新房投资增速的进一步下滑还在于棚改货币化的支撑力量弱化,以及房地产企业**渠道严格受限、**成本上升等方面。棚改由过去年均600万套减少到500万套,对销售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
具体来看,2018年,不同城市的走势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其中,一线城市的成交量可能会有所上升,原因在于调控后需求被明显压制,市场成交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以北京为例,调控后北京全市月均成交量处在1万套以下的低位,明显低于2015年的正常水平。随着调控效果的消化和前期累积需求尤其是换房需求的增多,市场会小幅回暖,2018年的月均成交量将高于现有水平,向正常水平**,但房价总体将保持平稳。
租赁市场供应格局大变
2017年,国家决策层对住房租赁市场提出了多项扶持鼓励政策,也因为“租售同权”的提出,租赁住房**次享有了与购房相同的权益。由此,租赁市场开始发生着*大的变化。
多年以来,私人住房是租赁市场上的**供应主体,但从今年开始,各种新型的供应渠道正逐步加大在租赁供给端的比例,其中既包括政府在土地出让环节就专门规划的租赁性住宅用地的出让,也包括更加市场化的长租公寓类产品,此外,房地产信托、信用租房等金融创新产品也纷纷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住房租赁市场原有的单一供应格局。
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在不久前的经济学家年会上曾表示,相比于美、英、法等国家来说,中国租房占比还很小。平均来看我们租房人口户数比大概是在21%左右。美国和英国都在35%左右,法国则达到39%。越大的城市租房比例应该越高。像纽约超过50%,香港超过50%,北京超过35%。左晖补充道,他认为北京未来的租房人口比数会像其他世界级城市一样,超过50%。
*大的租赁需求,就要求租赁用房的供应要大幅增加。在58集团发布的《2017租赁蓝皮书》中指出,一方面,专门的租赁用房供应逐渐纳入土地出让规划,这将在未来数年为租赁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供应渠道。近年,各地政府**相应的政策促进租赁用地的供应。以北京为例,规划2017-2021 年全市住房建设计划约150 万套,其中租赁住房50 万套,租赁住房计划供地1300 公顷,在全部住宅供应中占比21.7%;上海也在“十三五”期间,预计供应住宅用地5500 公顷,其中规划租赁用地1700 公顷,约70 万套。
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今年租赁土地大幅增加在数量上体现的,无疑就是大批城市从实际租赁供地数量来规范未来的土地供应。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在链家研究院举办的思享会上也指出,满足多样化的居住需求是解决城镇住房市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方向。随着收入增长,人们对品质居住的追求不断提升,对存量房屋提出了盘活与更新的需求。重点城市的租赁供给需求之间缺口较大,互相供给与需求结构之间不匹配。跨省跨市人口流动比例高,产生庞大的租赁需求,应当建立安全体面的住房租赁供应体系。